手机版 玉汝於成網
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文|許英博⠩雲⠥🤂 楊澤原⠩𛃤
廖原⠥銳⠩똩㛧🔂 賈凱方
2024年12月27日,OpenAI發布公告稱計劃將旗下營利性公司轉化為公共利益公司,引發資本市場和產業界高度關注。一直以來,OpenAI由“非盈利組織”控股“有限利潤公司”的做法,都是業內高度關注的非典型架構。本次變化,原“有限利潤公司”OpenAI Global經過係列調整,化身為“公共利益公司”PBC,與競爭對手Anthropic、xAI一致。我們認為,本次組織架構調整便於公司實現盈利和對外融資,亦有助於公司積極開展微軟之外的合作,如拓展穀歌雲合作。總體看,伴隨AI向產業縱深演進,2025年人工智能企業的模型能力將調升到新高度,人才競爭、資金競爭愈演愈烈,但同時亦有機會迎來市場份額和收入的快速增長期。過去兩年美國AI公司的超額收益顯著,中國AI公司快速跟進,我們判斷,未來1-2年,中國人工智能公司和資產將帶來較好的超額收益。
▍OpenAI組織架構調整:非盈利組織、有限盈利公司、公共利益公司,核心的變化是什麽?
2024年12月27日,OpenAI發布公告稱,其董事會正在評估公司結構,以便完成其確保通用人工智能AGI造福全人類的使命。根據官網信息,OpenAI計劃分三步走實現本次組織架構調整:1)將現有的有限利潤營利性公司OpenAI Global轉化為特拉華州公共利益公司(Delaware 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下文簡稱PBC);2)在完成上述轉變後,公司非營利性組織對有限利潤營利性公司OpenAI Global的股權將轉化為PBC股份;3)PBC 將負責運營和控製盈利業務,而非營利組織將單獨雇傭一支領導團隊和員工,致力於在醫療、教育和科學等領域推進慈善事業。
▍調整的影響分析:便於公司實現盈利和對外融資,亦有助於公司積極開展微軟之外的合作。
OpenAI原組織形式為“董事會-非營利組織-有限利潤營利性公司”的三重管理架構。其商業化行動以“有限利潤公司”OpenAI Global開展。微軟對此投資也是在這個主體上進行,但受限於公司性質,微軟等投資人僅享有該公司的利潤收益,對戰略合作和日常經營難以產生影響。根據特拉華州政府官網,PBC組織會更注重平衡股東回報和公共利益。據The information,OpenAI計劃在未來10年投入1,200~1,600億美元用於模型的訓練推理,預計在2023年至2028年期間總虧損達440億美元(不含股權激勵費用)。我們判斷,本次架構重組將有助公司實現盈利和對外融資。微軟是公司重要股東。根據The information,微軟可從OpenAI處獲得20%收入分成和2030年之前所有技術授權,OpenAI可從微軟處獲得算力支持以及20%Azure OpenAI API銷售收入。架構調整有助於公司引入其他股東,進一步提升市場化程度。考慮到穀歌已經請求美國聯邦貿易委員終止微軟與OpenAI之間的獨家雲服務協議,我們判斷PBC公司未來有望開啟與穀歌雲的合作,並因此獲得收入的進一步提升。
▍AI產業展望:強化學習料將驅動模型能力在2025年調升,應用端有望爆發。
當前人工智能正在經曆範式轉變,從機器學習驅動的文科能力提升,向強化學習驅動的理工科能力提升轉變。GPT-o1發布、o3首次展示,預計OpenAI將在2025年引領全球大模型能力跳升到新高度,美國Anthropic等公司料將跟進。中國模型公司如Kimi、字節豆包、阿裏通義千問等也有望快速跟進,而DeepSeek-V3模型憑借高質量數據和模型蒸餾等特點走出差異化之路。應用端亦有望在2025年爆發出更多可能,如AI agent、智能駕駛、AI手機、AI眼鏡、具身智能、低空經濟等。我們判斷,智能駕駛將是2025年最值得重視的AI應用領域。
▍對中國AI投資的啟示:AI投資有望由美國引領,向中國公司提供更多超額收益轉變。
2022年底ChatGPT發布至今,美股科技股領漲全球,納斯達克指數累計上漲近100%。美股科技巨頭漲幅居前。同期,恒生科技指數和A股中信科技相關指數表現平淡。中國大模型公司持續跟進全球前沿,在機器學習和強化學習領域持續積累。2024年12月18日,字節跳動火山引擎Force原動力大會,宣布豆包日均token調用量從24年5月1200億次提升至2024年12月4萬億次,同時其視覺理解模型Lite版價格降至0.003元/千tokens,比行業價格下降85%。中國模型公司性能提升的同時,成本持續下降,有望進一步催化AI應用端轉化。我們判斷,未來1-2年,全球AI投資機會有望從美國資產向中國公司遷移。中短期關注中概互聯網公司在大模型和AI智能雲的布局,中長期關注中國公司數智化轉型帶來的成長和變化。
▍風險因素:
AI核心技術發展不及預期風險;科技領域政策監管持續收緊風險;私有數據相關的政策監管風險;全球宏觀經濟複蘇不及預期風險;宏觀經濟波動導致企業IT支出不及預期風險;AI潛在倫理、道德、侵犯用戶隱私風險;企業數據泄露、信息安全風險;行業競爭持續加劇風險;企業AI應用進展不及預期風險;地緣政治風險等。
▍投資策略:
人工智能浪潮已至,關注頂尖模型公司的進展,及其帶來的產業變革。未來AI模型、AI算力、AI應用,預計將帶來持續多年的投資浪潮。2025年,我們判斷美國科技公司受技術進步和應用落地驅動,仍有估值提升空間;但未來更多的AI投資機會將會發生在中國市場,中概互聯網公司和A股AI算力和應用公司值得長期關注。
本文節選自研究部已於2025年1月3日發布的《科技產業重大事項點評—OpenAI架構重組給中國AI投資的啟示》報告,具體分析內容(包括相關風險提示等)請詳見報告。若因對報告的摘編而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為準。
重要聲明:
本資料定位為“投資信息參考服務”,而非具體的“投資決策服務”,並不涉及對具體證券或金融工具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需特別關注的是(1)本資料的接收者應當仔細閱讀所附的各項聲明、信息披露事項及風險提示,關注相關的分析、預測能夠成立的關鍵假設條件,關注投資評級和證券目標價格的預測時間周期,並準確理解投資評級的含義。(2)本資料所載的信息來源被認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證券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同時其相關的分析意見及推測可能會根據中信證券研究部後續發布的證券研究報告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會因為使用不同的假設和標準、采用不同觀點和分析方法而與中信證券其它業務部門、單位或附屬機構在製作類似的其他材料時所給出的意見不同或者相反。(3)投資者在進行具體投資決策前,還須結合自身風險偏好、資金特點等具體情況並配合包括“選股”、“擇時”分析在內的各種其它輔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決策。為避免對本資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資評級、目標價格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進而造成投資損失,在必要時應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指導。(4)上述列示的風險事項並未囊括不當使用本資料所涉及的全部風險。投資者不應單純依靠所接收的相關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須充分了解各類投資風險,自主作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